作為黃河重要流經省份,山東省于近日印發了《山東省沿黃生態廊道保護建設規劃(2023-2030年)》(下稱《規劃》),擬打造集生態屏障、文化弘揚、休閑觀光、生態農業多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沿黃生態廊道。實現規劃區內自然保護地體系日趨完善,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,水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,防洪減災能力明顯增強,黃河文化影響力明顯擴大,天更藍、山更綠、水更清、土更凈、城更美,沿黃生態廊道綜合生態效益和生態示范效應初步顯現。
以《規劃》為基本遵循,山東未來將從貫通近岸綠帶、扮靚沿線綠點、優化全域綠網、深化污染治理、打造美麗城鄉、強化安全保障等多個方面發力,把解決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領域突出問題作為主基調,把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把生態保護放在壓倒性位置。
深化污染治理方面,根據《規劃》,山東將: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、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統籌治理,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,綜合整治流域污染,全面管控環境風險,協同推進降碳、減污、擴綠、增長,持續改善流域生態環境質量,筑牢流域生態安全屏障。
一 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
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。合理調整施肥結構,加強農田退水生態攔截凈化和循環利用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,推廣秸稈粉碎還田、快速腐熟還田等綠色技術,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、綠色防治和專業化防治。開展農田氮磷流失監測,做好大型和重點中型灌區農田灌溉水質檢測。在東營、菏澤等市灘區農田推廣綠色種植技術,壓減東平湖周邊農藥化肥使用量,修復水域生態環境。
治理養殖業污染??茖W劃定畜禽禁養區,嚴防養殖污染入河。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,嚴控圍墾養殖、灘涂養殖規模,依法清理不符合分區管控的水產養殖設施。推動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設施提檔升級,加大沿河湖岸堤周邊、支流溝渠等堆存畜禽糞污治理力度,鼓勵采用截污建池、收運還田等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,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。到2025年,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%以上,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保持100%。
治理農用地污染。實施耕地土壤環境治理保護,落實分類管理制度。以農用地土壤超篩選值、農產品質量超標集中區為重點,全面排查土壤污染來源。嚴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,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。實施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,排查整治農用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。到2025年,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%以上。
治理農用薄膜污染。持續開展農田地膜殘留監測,以標準地膜推廣、廢棄農用薄膜回收、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等為主要途徑,推進農用薄膜科學應用,健全廢棄農用薄膜回收利用體系。規范農膜生產、銷售和使用,嚴禁生產銷售厚度小于0.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。
二 加大工業污染協同治理力度
深化流域水污染防治。推進黃河干流、東平湖、小清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和修復,建立上下游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。實施河海統籌總氮污染控制,對總氮濃度出現反彈的入海河流開展“一河一策”系統治理,開展小清河流域陸海協同共治試點。嚴格限制布局高污染、高耗水、高耗能項目,嚴格化工項目用地審核,禁止在黃河干支流岸線一公里范圍內新建、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。深度治理工業廢水,實施工業園區污水管網配套和改造,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,實現工業廢水應收盡收,穩定達標排放。完善全流域垃圾打撈處置體系。到2025年,黃河入海斷面總氮濃度得到有效控制;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國控斷面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不低于76.5%,地表水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,沿黃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。
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??茖W劃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,探索制定差別化管理制度。以“一企一庫”“兩場兩區”為重點,開展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評估,探索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排污單位名錄,推進濟寧市、泰安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試點,實施化工園區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工程。建立地下水生態環境管理體系,開展重點污染源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。
深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。強化污染源頭管控,實施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管控,遏制臭氧濃度增長趨勢,推動PM2.5濃度持續下降。加強揚塵精細化管控,全面推行綠色施工,實施建筑工地、工業企業堆場、礦山揚塵整治。加快建設綠色交通運輸體系,推進移動源污染綜合治理和淘汰更新。落實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,統一預警標準,按要求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。到2025年,PM2.5濃度控制在40.8微克/立方米以內,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66.5%,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.2%以內。
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。持續開展黃河流域“清廢行動”,排查固體廢物堆放、貯存、傾倒和填埋問題,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等違法行為。優化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布局,推進分級分類管理,完善危險廢物監管體系,補齊工業廢鹽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短板。健全縣域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。支持泰安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。
強化建設用地風險管控。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,推進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修復,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。居民區和學校、醫院、療養院、養老院等單位周邊,禁止新建、改建、擴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。推進人口密集區化工企業騰退土地安全利用。
三 統籌推進城鄉生活污染治理
加快推進生活污水污泥治理。實施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、黑臭水體“兩個清零”和城市污水處理廠“一個提標”工程,扎實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。排查整治排水管網,解決污水管網覆蓋不全、管網混錯接、管網破損、雨污混流等問題,實施片區管網系統化整治,逐步消除管網收集空白區。推進污水處理廠差別化精準提標,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應達到地表水準Ⅳ類標準。污水處理廠出水用于綠化、農灌等用途的,確保達到相應污水再生利用標準。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,禁止處理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。到2025年,城市和縣城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全部清零,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清零,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,城市建成區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0%以上,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%以上,60%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,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%以上。
加強生活垃圾污染治理。推廣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,完善城鄉垃圾收運配套系統和無害化處理設施。推動農村廁所、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設備和村莊保潔等一體化運行管護。加強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管理,降低環境安全風險。以緊鄰黃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等為重點,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。到2025年,沿黃9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。
四 開展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
開展尾礦庫綜合治理。嚴格尾礦庫環境準入,建立尾礦庫環境監管清單,進行分級分類管理??刂莆驳V增量,禁止在黃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岸線管控范圍內新(改、擴)建尾礦庫。以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集中區域為重點,開展尾礦庫污染隱患排查。完善尾礦庫尾水回用系統,提升改造滲濾液收集設施和廢水處理設施,建設排放管線防滲漏設施。對沿岸3公里范圍內運行到設計最終標高或不再進行排尾作業、停用時間超過3年、無生產經營主體的尾礦庫,實施閉庫治理。鼓勵企業通過綜合利用減少尾礦堆存量,推進尾礦庫所屬企業開展尾礦庫污染狀況監測。建設和完善尾礦庫下游區域環境風險防控工程設施。到2025年,沿黃9市基本完成尾礦庫污染治理。
加強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。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,開展礦區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試點示范。以鄆城、肥城等為重點,實施采煤塌陷地治理修復工程。建設新泰農光互補治理區、鄆城漁光互補治理區。采取消除地質安全隱患、土地復墾、恢復植被等措施,組織開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。
原標題: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《山東省沿黃生態廊道保護建設規劃(2023-2030年)》的通知
關鍵詞:
流域治理,水環境治理,黃河大保護
相關資料下載:
全年征稿/資訊合作
聯系郵箱:hbzhan@vip.qq.com
- 版權與免責聲明
- 1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環保在線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,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,https://www.hbzhan.com。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- 2、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、技術文章、資料下載等內容,如涉及侵權、違規遭投訴的,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,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。
- 3、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- 4、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